贵阳展团网会展资讯| 会展配套|

首页 » 贵阳 » 会展资讯 » 正文

2012首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发布日期:2012-12-03 17:2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造“红色遵义 醉美丹霞”

2012年10月29日,首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赤水召开,并举行招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共22个,总投资159.3亿元。

此次大会旨在打造“红色遵义、醉美丹霞”品牌 ,继续深化赤水“醉美丹霞,神秘赤水”的旅游形象,以“多彩贵州、醉美之旅”为旅游产业建设目标。

赤水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自1988年成立旅游局,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以1999年重庆人涌入赤水“洗肺”为标志,赤水旅游产业真正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川南黔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人数急速增长,客源市场逐步扩大。从1988年年接待游客不足5000人次,到2011年年接待游客245万人次,游客增长近500倍,年均增幅达30%以上。2000年全市旅游收入2000万元,2011年,全市旅游收入为25.5亿元,是2000年的13倍。2012,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约2.5万人,是2000年的6倍,导游人员近300人。

赤水作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最为重要生态旅游区之一,在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走过了艰辛,品尝了喜悦。在此,我们以期通过对赤水旅游二十余年来的发展成就回顾,对赤水旅游现在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思考,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现赤水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回顾历史,赤水旅游成就璀璨

赤水旅游产业自1988年成立旅游局,将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产业类型予以培育,沐浴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依托于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巨大推动,赤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赤水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进步和推动川黔旅游发展的富于活力的重要力量。其中主要体现五个方面:

(一)旅游产业属性:在变迁中定位

赤水有着十分丰富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自1988年成立赤水市旅游局,在1988年至1998年十年期间,重点开展了对赤水旅游资源的调查摸底,在充分掌握旅游资源禀赋的前提下,先后由电力公司、大同镇政府、林业局等部门对十丈洞、四洞沟、竹海桫椤等景区进行了初步开发并对外开放。1998年,中共赤水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住了98年中央明确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进行定位,在发展政策中进行列队;1999年中央又作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为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业的发展加了劲;2000年国家启动假日经济,假日旅游成为全国的一个消费热点、产生的效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这三个关键的发展年份。超常规地强行启动了赤水旅游政府主导型产业化步伐,随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业一城一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次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至此赤水成为全省乃至周边地区旅游管理体制推陈出新最活跃的地区。2007年的第五次党代会,再一次对旅游业进行了定位,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旅游业在赤水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稳固。2011年的第六次当党代会上,围绕加快赤水旅游产业的发展,确立了“四化一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型生态经济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指明赤水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即率先在全省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举全市之力加速赤水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旅游市场发展:在开放中成长

自1988年成立旅游局,赤水旅游走上了一条追赶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道路,按照三步走的市场发展规划,赤水旅游业的起飞,以重庆旅游市场的开拓为标志,这既得益于丰富而深厚的旅游资源聚集,更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外部环境和各种基础条件的加快完善。

在赤水旅游产业发展初期,即从1988年到1999年期间,国内旅游仅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出境旅游,旅游市场格局单一而薄弱。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以1999年重庆人涌入赤水“洗肺”为标志,赤水旅游产业真正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川南黔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人数急速增长,客源市场逐步扩大,从1988年年接待游客不足5000人次,游客来源主要为周边地区的商务、探亲访友游客,到2011年年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客源市场扩大到四川、重庆、长三角、珠三角、西北等地,游客增长近500倍,年均增幅达30%以上。

(三)产业体系培育:从单一到综合

赤水旅游产业发展初期,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极为短缺和简陋。当时,全市无一家旅行社,仅有几家政府、民营招待所,各景区的开发也处于初级开发状态,旅游购物、娱乐等还处于空白状态。自2000年起,我市通过各种渠道融资近2亿元,首先完善了通过各景区的旅游道路和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于2006年出台了《中共赤水市委 赤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赤水市鼓励投资旅游服务业的若干优惠政策》,2009年出台了《赤水市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赤水市鼓励投资旅游服务业的补充办法》,全面扶持和鼓励赤水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已对外开放8大景区,其中国家4A级景区两个,通过各景区的道路已全部硬化,拥有国内旅行社5家,宾馆酒店200余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3家,二星级宾馆1家,拥有床位1万余张;拥有导游人员300余人,旅游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达2.5万人。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赤水旅游业基本形成了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产业体系格局。

(四)管理方式转变:从微观到宏观

旅游业管理方式的转变缘起于对旅游业属性的认识和旅游经济体制的变革,经历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的演变过程。旅游发展初期,旅游业是从外事接待转轨而来的一开始就处于政府的行政管制之下,实行的是政府直接管理的计划经济模式,赤水市旅游局和市外事办合署办公,主要承担外事接待任务和旅游资源普查调研工作。1999年6月,我们依据资源结构情况,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我市建立了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简称旅管委)。作为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市旅游业的权威机构开始全面实施旅游开发建设工作。2002年9月为适应赤水旅游发展的需要撤消旅管委,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01年10月组建了“赤水市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把政府主导让位于市场导向。其基本模式为:由市人民政府授权投资公司对全市各景区实施“统一领导、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四统一”经营管理体制。“四统一”实施后,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开始转变,旅管委不再参与直接经营,只在规划的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资源的保护、关系的协调等方面发挥作用。从旅管委到旅游投资公司,赤水旅游发展进一步向“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方向迈进,旅游管理体制加速与市场经济接轨,赤水旅游已基本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渡。2004年,在我们认为赤水旅游需要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适时提出了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完全分离的构想。市委、市政府组成工作组,历时一年多与多家企业考察联系、协商、谈判,最后选定了湖南张家界百龙天梯旅游开发公司和张家界万众国际旅行社,并签订了“三区一湖一河”委托经营合同。随着合同的签订,社会资金的投入不但改变了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一切靠财政的投资体制,缓解了财源不足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了经营体制,强化了市场营销理念,大投入,快产出,经营规模和效益将得到极大提高。2007年,为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成立赤水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要负责景区的规划、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景区安全的监督管理等职能职责。自2010年赤水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现有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赤水旅游高速发展的需要,我们适时启动赤水旅游管理体制的新一轮改革工作,一是为解决行政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不清等现实问题,我们正在着手成立正处级的赤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统筹行驶旅游行政管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国家地质公园管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开发等六大行政职能;二是为理顺赤水旅游经营管理体制,已于2011年成立了赤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全市的旅游景区实施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开发、统一营销,为赤水旅游做成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讫今为止,赤水旅游管理体制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我们在不断地改革赤水旅游管理体制,而每一个的改革均推动着赤水旅游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五)旅游市场开拓:从宣传到营销

旅游业具有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命脉的显著特点。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强化了旅游业扩大市场规模、优化市场结构的动力,旅游市场开发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在旅游产业发展初期,赤水旅游市场宣传仅仅停留在民间自发状态,依靠部分民间旅游爱好者的自发宣传或省内报刊媒体自主宣传;在1999年后,赤水旅游逐渐走向市场化开发道路,随之成立的旅游投资公司等旅游企业承担了旅游宣传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资金、理念等的落后,赤水旅游在宣传的面上比价窄,仅仅局限于周边地区,在宣传的方式上非常单一,参加旅游交易会、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形式成为了主要的宣传推介模式。2004年以来,随着我市旅游产业规模的逐渐壮大,旅游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逐渐探索出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旅游宣传模式,即政府负责赤水旅游整体形象的打造和宣传工作,企业负责后续跟进,负责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和销售,宣传方式也摆脱了长久以来固有的宣传模式,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对赤水旅游实行全方位的宣传。时至今日,“醉美丹霞,神秘赤水”旅游形象已初步建立,已获得“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国家级、世界级的旅游品牌,旅游市场以川、黔、渝为基础,逐渐拓展至长三角、珠三角、西北、华北等地区。

二、审视现在,我们踌躇满志

赤水文化旅游产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现今的赤水旅游正在逐步完成从发展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蜕变,成为赤水国民经济核心支柱产业和西南地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旅游区。具体表现如下:

(一)旅游产业社会经济效益凸显

一是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00年全市旅游收入2000万元, 2011年,全市旅游收入为25.5亿元,是2000年13倍。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社会更加协调。2012年1-3季度,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9:42:41.。

三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打破了生产方式的限制,提供了农民增收渠道,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农民快速增长,全市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民1万多人,年均人均增收1500-3000元。

四是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吸纳了许多待业青年,下岗了职工和农村青年就业。至2012年,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约2.5万人,是2000年的6倍,导游人员近300人。

(二)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赤水旅游产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赤水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旅游产业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虽然在发展程度上不一致,但各要素均已得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发展:

1、住宿。赤水现有宾馆酒店200余家,床位1万余张,以及满足各类游客需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社、乡村旅舍等近300家。目前,赤水通过招商引资正在兴建5家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以及一批商务型酒店,我们坚信利用高速公路建设的1-2年时间内我市将形成高中低档酒店设施配置合理、规模达2万张床位以上旅游住宿产品并达到国际化水平。

2、饮食。赤水饮食独具特色,集川黔风味于一体,形成与赤水风景相得益彰的四大菜系,即以活水豆花、赤水河鱼为主的瀑布菜系;以赤水生态腊肉、香肠为主的丹霞菜系;以竹笋为主的熊猫菜系;以山野菜为主的杪椤菜系。辅之以二十余种名优特色小吃,我们的游客到了赤水,不仅可以一饱眼福,而且可以一饱口福。

3、旅游商品。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购物摊点、门市日益增多,赤水旅游特色商品以晒醋、虫茶、竹笋系列产品、竹工艺品为主,拥有一百多个品种。旅游购物场所主要以市区综合市场、各景区周边为主。

4、娱乐。赤水有大中型娱乐场所40余家,主要以健身休闲、歌舞表演、茶艺酒吧、美容洗浴等为主要娱乐方式,同时我们已于2012年初建设完成赤水丹霞国际演艺中心,满足游客视觉、听觉的高品质需求。

(三)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彻底解决长久以来困扰赤水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制约因素,自2009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旅游交通建设上,启动了遵赤、泸赤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后,赤水至泸州仅40公里,至重庆250公里,至遵义200公里。同时为全面发展城市旅游,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了河滨南路、河滨西路、工业大道、赤金大道等六条城市特色街区和赤水城区-大同-宝源-两河口-丙安的赤水旅游环线公路。二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成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佛光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桫椤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的三年内我们将投入170亿元以上资金,全面完成我市现有旅游配套设施、城市改造、占地15平方公里的赤水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届时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休闲旅游、体验旅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产品为核心的赤水旅游产品体系将初步建成。

(四)充满时代特征的营销方式,赤水旅游营销工作成效显著

现阶段,赤水旅游营销工作已形成了以市人民政府为主导,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工作,市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产品宣传、营销网络建设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了以网络(赤水旅游体验网)为核心,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贵州省电视台、遵义电视台、四川省电视台等)为辅助,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等多种媒体相互组合使用的宣传工作体系,培育了重庆、贵阳、成都等较为成熟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启动了西安、广东等地区的营销网络建设。2009年至今,通过我们锲而不舍的旅游营销工作,实现了重庆、贵阳、成都三个主要客源市场占有率的稳步增长,成功闯入西安、广东的远程客源市场,实现赤水旅游游客接待数连续四年30%以上的增长率。

三、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赤水旅游未来的美好蓝图,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这是贵州省旅游局李三旗副局长在2012年“醉美丹霞,神秘赤水”贵阳旅游推介会上的讲话,这是对赤水旅游未来发展的最佳诠释,也让我们对赤水旅游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

(一)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赤水旅游发展更大的动力。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赤水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是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省旅游局、遵义市旅游局的挂帮对象都是赤水,省、市两级旅游局共同挂帮赤水就是为了利用赤水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实现赤水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二是贵州省正在编制的《贵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一心六廊七区十门户” 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上,赤水是作为贵渝走廊、黔北人文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和十大门户之一浓墨重彩地写入其中。

(二)预期的巨额投资规模,为赤水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赤水丹霞自2010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来,赤水成为了国内外投资商的投资热点,截止目前为止我市旅游招商引资签约资金达200亿元以上,2012年我市在建项目共有46个,总投资达65亿元。其中包含了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酒店建设、城市综合体、文化产业园、旅游商品购物中心、特色餐饮展示中心、休闲娱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在国家项目资金扶持方面,在《贵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赤水的项目累计资金高达2000亿元以上,在《乌蒙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赤水的旅游项目资金累计高达1000亿元以上。综上所述,赤水旅游在未来5-10年内将投入超过3000亿元以上的资金推动赤水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保障赤水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2年,我们已启动《赤水旅游概念性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预计于2012年底完成。在未来的两年内,赤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确定四个主要发展目标:一是建成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赤水文化产业园区,在园区内将规划建设东方影视基地、世界五百强董事会议中心、体育运动基地、低空户外体育旅游观光等文化旅游项目,成为赤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集散地和接待区;二是打造完成结构合理的赤水接待设施体系,力争在两年内引进世界排名前四的酒店集团入驻赤水,实现全市一次性游客接待能力达2万人以上;三是全力支持赤水赤水市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实现融资金额达10亿元以上;四是年游客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以上。

从远期目标来说,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全面完成现已开放的8大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争于2015年前全部申报评定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建成一批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创意的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全力支持赤水市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力争于2016年前打造成为上市公司;形成了国内市场全面开发,亚洲市场进一步发展,欧美市场已全面启动的市场区域布局,实现年游客接待量达800万人次以上,基本打造成为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全面推行旅游标准化,赤水旅游服务将迈向国际化

2012年初,赤水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20个试点城市之一列入其中。2012年7月,我市全面启动了赤水市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我们将用2年时间,从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服务标准的贯彻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标识体系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建设、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全面提升赤水旅游服务质量。届时,赤水旅游将全面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向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提供国际化、标准化的服务。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赤水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赤水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大西南地区不可或缺的生态旅游景区,乘着“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春风,在遵赤、泸赤公路开工建设的推动下,赤水旅游正酝酿着又一次的飞跃。

       来源:人民网

 
扫描展团网微信二维码,关注展会、会议节庆、展销会、会展服务,关注"展团网"微信公众号即可 展团网
 
网站首页 | 行业分站 | 城市分站 | 参展意向登记 | 展会宝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桂ICP备110031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50100697643558Q